坐標中國|3萬噸車站“搬家”精湛演繹“平移之準”
小新說
回首我們這十年,中央企業打造的一系列國之重器和超級工程,從不同維度鐫刻下國家發展的新坐標。9月12日,“我們這十年@坐標中國”網上主題宣傳正式啟動,以不斷刷新的中國跨度、中國精度、中國高度、中國深度、中國力度、中國速度為經緯,聚焦黨的十八大以來具有代表性的基礎設施建設和科技創新重大成果,展現央企建設者攻堅克難、挑戰極限的膽識、魄力與智慧。
廈門后溪長途汽車站主站房以長162米、寬33.6米、重達3萬噸、288.24米的平移距離,創造了全球平移面積最大、荷載最重、距離最遠的單體建筑弧形旋轉平移世界紀錄。平移旋轉弧度達到90度,滑行精準度控制在2毫米以內,屬業界首次。這次“乾坤挪移”打通了福廈高鐵建設通道,在節省建設投資的同時,還避免了因拆除重建而產生的大量建筑垃圾、粉塵及噪聲等污染,為國家構建資源節約型社會添寫了一筆生動注腳。今天,小新為您帶來“坐標中國”系列主題片第八期,中國精度之《平移之準》。
福建廈門后溪長途汽車客運站平移工程
以288.24米的平移距離
被吉尼斯世界紀錄認證為
“建筑物整體平移弧度最長”
主站房建筑面積2.28萬平方米
總重量3.018萬噸
相當于2.5個凱旋門
實現90度旋轉
中國建筑建設者們
將交替步履式頂推平移技術
首次應用在國內平移工程中
創造了中國平移面積最大
荷載最重、距離最遠的
單體建筑平移之最
PART1
為什么要進行平移?
廈門是中國最早開放的經濟特區之一
是中國東南沿海的旅游勝地
2019年初的廈門
面臨一個棘手的難題
島外的運輸樞紐
后溪長途汽車客運站
因為所在位置
與福廈漳高鐵路線重合
正面臨著拆遷的問題
為了給高鐵讓路
經過專家的多次論證測算
它必須旋轉90度弧線
平移到新方位
這是避免拆遷的最佳選擇
整體平移有多難?
建筑物的整體遷移工程
向來就是基建領域的一大難點
此次客運站平移因其體量巨大
在全球尚無平移成功的先例
從理論上測算
平移具有成功的可能性
但是要進行整體遷移
需要解決兩大難題
首先是要將建筑的柱腳截斷
這一過程也被稱為斷基
如果在斷基過程中
施工稍有不慎
就有可能導致
失去地基的建筑物崩塌
另外一個重要難點
就是平移過程中的
精度控制
這么復雜的建筑構造
一旦出現受力不均
或頂推力超出建筑承受范圍
都極有可能造成建筑損毀
PART3
怎么實現精準平移?
為了確保平移順利完成
工程師最終將目光鎖定在
“交替步履式頂推平移”技術
其原理是通過
在建筑物底部安裝步履走行器
使建筑避免了軌道卡滯
不均勻沉降等問題
進而不受角度限制自行調整方向
實現多角度
精準交替向前行走
就像建筑長出了“腳”一樣
讓建筑沿著軌道一寸寸“走”到新址
工程師在測算后選擇了
支撐結構更為穩定的地下二層
進行樓體切割
在立柱間澆筑混凝土
形成一個穩固的網狀托盤
主樓樓梯脫離地基
就像一塊積木一樣被取下來
同時在平移范圍
挖出一個大型基坑
鋪設26根弧形混凝土軌道
在主站房底部
安裝了532多個步履行走器
如何保證532個
行走器的步調一致?
工程師們又將
603個傳感器分別安放到
每一個行走器的關鍵位置
就像603只眼睛
注視著每一個行走器的行走信息
實時反饋、實時監控
532只行走器的頂推力
誤差一旦超過2毫米
系統就會自動報警
暫停頂推
從9點到12點方向
3萬噸重的長途客運站主站房
以平均每天7.5米的速度
每一步不超2毫米的精度把控
歷時38天
累計行進288米
實現了90度的完美旋轉
央企工程師
以匠心致初心,以奮斗擔使命
用最可靠的雙手澆筑中國新形象
助力提升“中國建造”的
品牌美譽度和全球影響力
你還想知道哪些新時代坐標?
評論區告訴我們~
請持續關注“坐標中國”,
下期同樣精彩!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