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民族文學》創刊40周年座談會在京舉行。
記者23日從青海省林草局獲悉,《青海林木種質資源》于近日出版發行,填補了青藏高原林木種質資源研究的空白。
民族志書籍《喜馬拉雅深處:陳塘夏爾巴的生活和儀式》由中國藏學出版社于2022年9月出版,為《中國西藏》雜志特約通訊員、獨立學者、自由攝影師范久輝結合自身在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定結縣陳塘鎮的長期旅居經歷所作。
青稞主題散文創作,喻示著勇敢肩負時代責任的深情書寫,是對雪域的敬畏,對萬物的禮贊,更是對厚重高原文學的深切堅守。
裘山山散文集《比山更高的樹》(明天出版社2022年4月出版),收錄了近二十篇短章,記錄下高原戍邊的軍人故事,塑造了邊防軍人的英雄群像。
中國作協副主席、四川省作協主席阿來的歷史非虛構作品《瞻對:一個兩百年的康巴傳奇》的印尼文和阿拉伯文同時入選兩大工程。
敦煌石窟藝術受限于自然條件,不可能永恒存在。壁畫修復、數字化技術等都只是延緩消失的手段,更重要的是傳播敦煌文化,只有每個人都親近它、了解它,它才能“永遠”存在。
在他看來,“故宮書寫”可以從空間上由故宮發散到整個中國,乃至世界,時間上則可以從近代擴展到整個五千年。
24小時前,連接我與瀘定的是一條看不見的波浪,在16公里的地下奔涌起伏,仿佛它跑得越遠。
磨西姑娘,雪山冰川的神靈女兒!海螺溝的迎賓小姐!
近年來,勤勞樸實的黃草營人用夢想書寫著鄉村振興的畫卷,用奮斗描繪著夢想成真的火熱時代,在這片熱土上演繹著平凡而又精彩的故事。
近日,甘肅作家馬宇龍長篇小說《嫁果記》由作家出版社出版。
散文集《遠道而來》是作者北喬在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臨潭縣掛職時所寫。在青藏高原東北這片農區與牧區的交會地帶,他工作了3年,親身經歷和見證了脫貧攻堅的壯闊歷程,也經受了靈魂的洗禮。
散文集《遠道而來》寫的是作家北喬在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臨潭縣掛職時的所見所聞。這種親密的語調并非偶然天成,北喬在用真摯的情感與讀者對話,從寫作者的角色變成我們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