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西藏網 > 扶貧

    于德波:在日喀則種下“搖錢樹”

    發布時間:2022-09-20 16:17:00來源: 中國西藏網

      “我們看到過風沙漫天,見到過瘦弱的羊群一遍遍‘掃蕩’著滿眼沙石的山坡。這些讓我們工作組成員陷入了思考,面對這惡劣的環境能做些啥?!?019年,于德波和其他6名援藏干部作為黑龍江省第七批援藏工作隊成員對口支援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康馬縣。他作為牡丹江市援藏工作組組長,擔任縣委常務副書記。


    圖為第九批援藏先進個人、黑龍江省第七批援藏干部于德波在高原開展工作

      初到高原,援藏工作組克服海拔高、氣溫低、氧氣稀薄帶來的諸多困難,堅持走鄉進村開展調研,在兩個月時間內走遍了全縣9個鄉鎮、47個行政村,準確掌握第一手、最真實的情況。

      耕地面積少,山上的草也矮小、牧草很少,這也導致牛羊生長周期會特別長,大面積發展牛羊養殖業也不現實。于德波說:“隨著調研深入,我們了解到西藏持續推進‘兩江四河’造林綠化工程,并將沙棘作為綠化先鋒樹種,大力推廣種植?!?/p>

      這為工作組打開了思路,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工作組決定在山腳及一些廢棄的草場開展引進黑龍江寒地大果沙棘、枸杞等試驗種植。

      “寒地大果沙棘的最大優勢是除了具有生態綠化功能外,還具有優異的經濟價值?!庇诘虏ń榻B,寒地大果沙棘具有耐嚴寒、耐干旱、耐瘠薄、抗風沙的特點,屬于生態經濟型樹種,在黑龍江、吉林、內蒙古等地已廣泛種植,不僅取得了良好生態效益,更成為當地農民致富增收的“搖錢樹”,形成了“一產、二產、三產”聯動發展的沙棘產業。重要的是,在日喀則及康馬種沙棘,不僅能起到綠化、固土防沙、調節氣候的生態效益,它的果實還能給當地農牧民帶來可觀的經濟收益和良好的社會效益。

      方案研究論證可行,工作組開始將引進寒地大果沙棘作為生態建設的突破口,分步推進。2020年初,工作組從黑龍江引進了3萬株兩年生優質寒地大果沙棘苗木,這批沙棘苗木在日喀則市區及康馬縣所屬鄉鎮海拔3900米至4500米的區域分別試種,多個區域成活率達到了90%以上。

      試種成功,增強了工作組加大推進力度的信心。從開始的試驗種植,到增加種植規模,再到制定種植規劃,一步一步腳印扎實推進。


    圖為第七批牡丹江援藏工作小組在高原種植的沙棘

      三年來,牡丹江市援藏工作組先后引進了53萬株寒地大果沙棘,在日喀則市10多個縣區落地生根,成活生長良好,現今長勢喜人, 已有部分沙棘樹開始結果。通過3年的種植,寒地大果沙棘體現出了適應性強、生長快,資金投入少、種植區域廣的特點。

      于德波介紹,“在工作組制定的‘十四五’援藏規劃中,規劃利用400萬元援藏資金,5年購入100萬株寒地大果沙棘苗木,栽種面積5000畝。同時,為了解決苗木在當地繁育問題,利用援藏資金購進已進入產果期的寒地大果沙棘‘雪原紅’果樹1500株,建設起寒地大果沙棘樹種基地?;亟ㄔO不僅在于打造一片成果林起到示范作用,更在于有了開展繁育的種樹,加快實現受援地生態產業形成?!?/p>

      “咱們都常說那么一句話,就是‘進藏為什么?在藏干什么?離藏留什么?’我們也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能為西藏的發展留下一些可操作、可推廣的東西。我感覺我們算是在成功道路上做了探索?!庇诘虏ㄕf:“援藏工作千頭萬緒,在學習中央第六次、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談會精神中,我們找工作結合點、突破點,把‘打基礎、利長遠’作為工作主線,把發展產業推進生態建設作為工作重點。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讓我們堅信努力的方向是正確的?!保ㄖ袊鞑鼐W 記者/歐帆 王藝靈 楊月云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av免费视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