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新都橋藏文中學門口的“雪亮工程”攝像頭開始播放衛生防疫要求,這是“雪亮工程”在今年5月新加入的語音功能。
青藏高原生態系統發揮著重要的生態功能,包括水土保持、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區域氣候調節以及碳匯等,但近年來因受到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強度增加的影響,青藏高原生態系統的碳氮循環中諸多過程發生變化,進而改變了其碳固定功能。
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陳槐研究員與合作者綜述了青藏高原上的碳氮循環變化及驅動機制,指出草地可持續管理、生態工程和綠色技術發展,將抑制青藏高原溫室氣體排放,有助于維持青藏高原的碳匯功能。
中車海西州新能源裝備制造零碳產業園開工儀式23日在青海省海西州德令哈市舉行,標志著柴達木盆地新能源裝備制造零碳產業園正式開建,建成投產后將成為青海省內規模最大、產業鏈最齊全的風光儲裝備產業集群基地。
近日,西藏啟動“2022年西藏自治區水產科普日宣傳活動”,旨在進一步加強西藏水生生物多樣性保護宣傳,助力做好西藏水生生物科學增殖放流,確保漁業資源和水生態安全,推動高原漁業高質量發展。
日前,記者從國網昌都供電公司了解到,該公司引進并投用全區首批室內軌道智能巡檢機器人。
近日,位于西藏自治區阿里地區獅泉河鎮加木村的中廣核阿里雪域高原“零碳”光儲熱電示范項目復工。施工現場,工人們戴著口罩,有序開展測量放線、場地平整、灌注樁試樁等工作,全力投入到緊張的生產建設中。
據中國航天科工集團二院23所19日消息,我國高空大型無人機首次高原氣象觀測試驗近日在中國氣象局的組織與指導下取得圓滿成功。
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中科院空天院)19日發布消息說,該院水環境遙感團隊近期在湖泊水溫大范圍動態監測與模擬方面取得重要進展——通過融合遙感與數值模擬技術,重建出青藏高原160個湖泊1978-2017年逐日水溫數據。
近日,來自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等機構的研究團隊通過解析牦?;蚪M,發現一種牦牛特有的肺內皮細胞類群,可能對牦牛適應缺氧環境起到了關鍵作用。相關成果已于近日發表在國際權威期刊《自然·通訊》上。
他們將遙感技術與數值模擬技術結合,成功重建了青藏高原160個湖泊1978年—2017年的水溫變化數據。相關研究成果發表于《地球系統科學數據》。
連日來,隨著西藏自治區林芝市復工復產復商復市有序推進,人民銀行林芝市中支組織銀聯西藏分公司、建行林芝分行,主動對接相關職能部門,依托銀聯云閃付APP、建行生活APP等線上支付渠道,承接林芝市惠民促消費五大行動線上發券和...
隨著西藏自治區昌都市有序復工復產,近日,昌都市新能源110千伏送出工程順利開工建設,預計11月10日竣工。工程投運將有力緩解該市今冬明春供電壓力。
9月15日,以“喜迎二十大 科普向未來”為主題的全國科普日活動正式啟動。在中國科技館區的活動現場,地熱能、核能、海洋能等新能源科普展吸引不少人駐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