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為我們做好研史學史工作,加快構建中國特色歷史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充分發揮史學知古鑒今、資政育人的作用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辛亥革命永遠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征程上一座巍然屹立的里程碑!”
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中國必須有自己特色的大國外交,并強調堅持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使命推進中國特色大國外交。
馬克思主義政黨要保持先進性和純潔性,實現崇高使命,必須勇于自我革命。當前,我們黨自身及黨所面臨的形勢都發生了深刻復雜的變化,自我革命是我們黨應對內外形勢變化的必然要求。
黨的十九大,“習近平強軍思想”寫入黨章,成為我們黨建軍治軍奮斗創造的一項根本成就,成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軍事篇”。
習近平強軍思想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軍事篇,是國防和軍隊建設的指導思想,是實現黨在新時代的強軍目標、把人民軍隊全面建成世界一流軍隊的根本引領和科學指南。
加大縣域金融供給。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發展農村金融、普惠金融、綠色金融,作出重要部署,要求“優先保障‘三農’投入”。
新中國成立73年來,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國家面貌發生了滄海桑田般的歷史巨變。
關鍵核心技術是國之重器,對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保障國家安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前不久,中央宣傳部舉行“中國這十年”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網絡強國建設成就。我們應當認識到,縣域電商開新局,重在“數字富民”,發力點在強流通、建生態、創品牌。
今年是中國-東盟全面戰略伙伴關系的開局之年,RCEP生效實施的第一年,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3.0版建設即將啟動。
從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看,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以來,我國農村發展短板加快補齊,農民收入水平不斷提高,城鄉融合發展有序推動,農民農村共同富裕扎實推進。
當前,我國鋼鐵產業降碳工作有序推進。
保障14億多人的糧食安全,還必須回答好誰來種地的問題。
作為引領改革的理念,協調發展還體現出我們黨在掌握改革規律、領悟改革精髓方面的精進成熟。
從歷史上看,不論是陸上絲綢之路還是海上絲綢之路,都對我國經濟文化繁榮起到了重要推動作用。
黨的十八大以來,交通運輸行業始終把服務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作為主攻方向,努力建設人民滿意交通,取得了歷史性成就、發生了歷史性變革,迎來了由交通大國向交通強國的歷史性跨越。